banner
CG艺术实验室

CG艺术实验室

数字艺术 / 视觉设计 / 技术分享 / 知识管理
tg_channel
facebook
x
github
bilibili
zhihu
email

十五年瀏覽器折騰之旅

cover

引言#

不知道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 “網上衝浪” 這個詞,好比互聯網是一片大海,網站是互聯網這片大海的浪花,而瀏覽器正是你腳下的那塊衝浪板。

如今,瀏覽器是每個數字打工人天天會用的東西,我對這塊衝浪板還是蠻挑剔的,在強迫症的加持下,自然會把這個工具打磨到最為順手,也練就了一套自己的用法。隔三差五也會有人問我用什麼瀏覽器,怎麼上網更科學(不是你想的那個科學)。索性單獨開一篇寫完。

優秀的瀏覽器#

選用工具,大體的標準我在2024 年,如何優雅使用 WindowsPC (cgartlab.com) 一文裡談到過,針對瀏覽器的話會有些不同。

第一,唯快不破。

瀏覽器不夠快,心情都是糟糕的。可能 3 秒打不開一個網站,你都會覺得這是網站的問題。我對自己的網站也是這個要求,首先得夠快,人們只會越來越沒有耐心等待的。

第二,功能多不要緊,能關掉就行。

標籤組,收藏夾,密碼管理,側邊欄,翻譯,朗讀,閱讀模式,隱私和安全。這些是現代瀏覽器都會標配的功能,這還不算其他的特色功能,已經太多了。功能當然越多越好,但必須得能關掉,不是所有人都會用到的,開著不用就是累贅,必然影響速度。

第三,方便還好看。

這點主觀因素占多,極客們恨不得在命令行裡直接開網頁,炒股的阿姨恨不得開機就能看到 K 線。好看也是,蘿蔔青菜,不贅述。

我用過的#

從大名鼎鼎的 IE 7/8/9/10/11、360、遨遊,到 Chrome、Opera、Firefox、Safari、Min、Tor、Arc。可以說一路磕磕絆絆,折騰得慘不忍睹。

自從上大學時,偶然知道了國產的瀏覽器都是 Chrome 內核的套殼,就再也不用了,~ 絕不是什么夾帶私貨、速度慢、全家桶、卸載不乾淨、一天到晚刷存在感、隱私安全等問題。~ 我想,大部分有理想有品味的同學應該還是用 Chrome 的多一些。

有必要科普一下的是,一款瀏覽器的精髓是它採用的內核,這東西是實打實的硬核工程,世界上能叫得上名號的瀏覽器都是用的自主研發的內核。

據我所知,這颗星球上的瀏覽器內核只有 5 個:

  1. Trident 內核(IE 內核):這是微軟開發的瀏覽器內核,也被稱作 IE 內核,是最早的瀏覽器內核之一。基於 Trident 內核的瀏覽器包括 Internet Explorer、Maxthon、The World、360 瀏覽器等。Trident 內核的特點是兼容性好,能夠很好地支持各種網站和網頁標準,但渲染速度相對較慢。
  2. Gecko 內核:這是 Mozilla Foundation 開發的瀏覽器內核,被廣泛用於 Firefox、Netscape 6 及以上版本等瀏覽器。Gecko 內核的特點是代碼完全公開,開發程度高,渲染速度快,能夠提供更好的網頁渲染體驗。
  3. Webkit 內核:這是蘋果公司開發的瀏覽器內核,也被廣泛用於 Safari、Chrome 等瀏覽器。Webkit 內核的特點是速度快、效率高,並且不受 IE、Firefox 等內核的約束,因此具有更好的安全性。Webkit 是目前最流行的瀏覽器內核之一,因為其性能表現優秀,能夠提供流暢的網頁瀏覽體驗。
  4. Presto 內核:這是 Opera Software 開發的瀏覽器內核,也被廣泛用於 Opera 7 及以上版本等瀏覽器。Presto 內核的特點是速度快、效率高,能夠提供更好的網頁渲染體驗。然而,隨著 Opera 瀏覽器的市場份額逐漸減少,Presto 內核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減弱。
  5. Blink 內核:這是谷歌開發的一個基於 Webkit 的瀏覽器內核,也被廣泛用於 Chrome、Opera 等瀏覽器。Blink 內核繼承了 Webkit 內核的優點,同時進行了改進和優化,提供了更快的渲染速度和更好的兼容性。國產的瀏覽器都是在這個內核的開源項目基礎上做的 “改裝”,如果 Google 沒有開源這個內核,就沒有國內什麼事兒了,之前還鬧過一個笑話

既然內核就這麼幾個,當然各家對自己的 “親兒子” 做的優化和維護是最到位的,從這裡面選當然最好。

目前我在用的#

十五年瀏覽器折騰之旅 - 第 2 張圖片

主力是 Edge。

其實對 Edge 慢慢變得又愛又恨,恨就是因為越來越 “笨重” 了,第一次打開永遠是亂糟糟的,好在像剛才說的,不要的功能都可以關掉。

愛的話還是應該用的 Blink 內核,夠快,支持原生 Chrome 的擴展插件。可以用微軟賬號無縫同步書籤、歷史記錄,甚至發文件到手機。今年 UI 也升級了,總體還是好看的,希望默認主題可以做到純粹的 Fluent Design 風格,那就可以養老。

再一個是 Safari。

沒別的原因,Apple 生態下表現最佳。UI 沒得說,跨設備同步沒得說,速度沒得說。

唯二的缺點,一個是過於 “安全”,有時候會碰到 “由於無法和服務器建立安全連接”,打不開網站的問題,甚至打開自己的博客都會遇到,總是會讓我懷疑是服務器的問題。另一個是擴展插件種類不豐富,一個去廣告的插件居然要額外裝一個 App。

Edge 的開箱配置#

Windows 10/11 都是自帶的,其他平台可以在這裡安裝。建議用微軟賬號登錄,開啟所有的同步功能。這樣以後換機器,就不用再設置一遍了,非常方便。

如果是從別的瀏覽器 “搬家”,也一樣建議先登錄微軟賬號,再導入別的瀏覽器數據,一勞永逸。

開開開關關關#

Edge 的設置選項太多了,好在設置界面有個搜索框,可以搜索各種設置選項,不用挨個找,~ 我也不用挨個寫位置~。

  • Microsoft Rewards:關,沒用,國內不支持。
  • 這一頁 edge//settings/privacy:除了防止跟蹤 / Microsoft Defender :開,衝浪,安全第一,其它都可以關掉。
  • 懸浮菜單:關,為觸屏設備設計的,對鍵鼠操作不友好。
  • 在瀏覽器中打開 Office 文件:關。
  • 這一頁 /edge//settings/languages:都可以關。
  • 啟動增強:開。

其他的選項按自己的喜好需求選擇就好,對性能影響不大的。這些設置完,你的瀏覽器一定會輕快簡潔不少。

一些隱藏設置#

和 Chrome 一樣,Edge 也有一個隱藏的設置頁面,裡面有很多實驗性功能。其實已經很穩定啦,只是這些功能更多是給開發人員用的,關了不影響使用,但開了通常只會更好用。

在地址欄裡輸入 edge://flags/ 就會打開實驗功能設置頁面,設置如下:

  • ** 平滑滾動:** 開,最新版默認是開著的。
  • ** 動態高幀率滾動:** 高刷新率顯示器,開,縱享絲滑。
  • GPU 硬件加速:開,降低 CPU 佔用,據說會更省電,我沒對比過。
  • ** 多線程下載:** 開,下載真的會變快。
  • ** 和諧滾動條:** 讓滾動條從大方塊變成圓角,更好看,開關隨意,看個人喜好。

這個頁面只有英文,好在這些選項也是可以搜索的,可以照著下圖抄作業。

十五年瀏覽器折騰之旅 - 第 3 張圖片

好用的擴展#

擴展插件不建議多,導致速度會變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多了會容易互相影響。而且建議用 Chrome 商店裡的來安裝,更新最快,用著最放心。

十五年瀏覽器折騰之旅 - 第 4 張圖片

推薦幾個我最常用的:

  • 沉浸式翻譯:神級插件,效果太驚艷了,最好的網頁翻譯工具,沒有之一。
  • uBlock Origin :佔用極低性能的去廣告插件,沒什麼自定義的需求也不用設置,開著不用管它就好。如果還會碰到沒隱藏的廣告,直接在那個廣告上右鍵菜單,可以隱藏掉你不想看見的任何東西。
  • 油猴腳本**:這是個不用不知道,一用嚇一跳的好東西。本質是個網頁腳本管理器,你不用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總之,通過它安裝一些小腳本,可以實現很多有用的功能。比如電商比價,視頻去廣告,網盤資源搜索,優化特定網站的界面等等,能實現的功能相當多,得自己慢慢探索,網上介紹它的文章有很多,這裡不展開說了。不過也不建議安裝太多腳本,一樣會影響性能的。
  • SwitchyOmega:用來單獨設置瀏覽器的代理工具,同時會檢測出來當前網站有哪些連接是斷掉連不上的,當然還可以給不同的域名設置不同的代理,保證最優的連接狀態。
  • RSSHub Radar:又是一枚神器,習慣使用 RSS 訂閱服務的同學應該都知道吧。幾乎能把 90% 以上的網頁轉換成 RSS 訂閱服務。

寫在最後#

除了這些基本的設置之外,瀏覽器還有一些快捷鍵,熟悉之後也是十分高效的。我用的比較多的是這些:

  • Ctrl+L:快速搜索歷史記錄、書籤、網址
  • Ctrl+T:新建標籤頁
  • Ctrl+H:歷史記錄
  • Ctrl+J:下載列表

隨著時間慢慢習慣這些快捷鍵,以及記得常用的一些位置,最終肯定會節省很多時間。不需要全部參考我的做法,有些太強迫症了,還是有選擇地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更好。如果你有更好的使用技巧,歡迎討論交流。Peace 🤟。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